策划主持:徐玲英
采访整理:缪雨
摄影:袁培德
禾商说:
市场是一种安静的力量,最终它会来考量你的结果成不成功,而不会讨论你的过程合乎哪条规律。
旅游本质是一种认知,你认知一个地方,认知这个地方的自然文化历史,最主要是认知自己内心能否与这个地方产生共鸣。
最令人期待的,永远会是下一个。这一个永远留有遗憾,但是我相信肯定会越做越好。
加诸陈向宏的各色身份和标签很多,零零总总、不一而足,以至于你很难找到准确的词汇去定义他,就如同你很难仅用古镇一词去定义乌镇一样。
有时候,他颇为文艺。
他将木心先生从遥远的大洋彼岸邀请回故乡,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直至离世,一如家人;与陈丹青、赖声川、田沁鑫这样的文艺圈大腕私交甚笃,一如老友;作为乌镇戏剧节发起人、戏剧节主席,他在乌镇的舞台之上,圆了戏剧人的梦,也圆了乌镇的梦。有人曾经问他,你跟乌镇什么关系,他很文艺地回答:乌镇就像一个图书馆,很大的图书馆,而自己就像图书馆管理员,一边修补“残本、破本”,一边发现“善本、孤本”。
有时候,他又类似个匠人。
他被称为乌镇开发的“总规划师”,自诩为“包工头”,他说,如果可以选择,他情愿去画图纸。尽管学机械出身,他却有着建筑师般的狂热和执著,西栅的项目,他画了4年图纸,一笔一画将古镇从轮廓到细节全部画出来。从乌镇到古北水镇再到海南项目,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画图纸的习惯,有时他甚至能连续十多天关在屋子里,每天10多个小时画设计图纸。从一笔一画到一砖一瓦,他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构筑着每一个项目的极致完美。
有时候,他跻身名人之列,跟黄磊、刘若英等明星私交甚好,跟《似水年华》、《红楼梦》等热播剧瓜葛很深,时时会出现在诸如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申江服务导报等大小媒体的版面上。
有时候,他更像个商人,而且他从不避讳商业化。在他看来,文化与商业本就是江南小镇的历史底色,而在陈丹青看来,乌镇的成功完全源自于陈向宏的“人治”,他就是一位“个性英雄”。
从1999年成立乌镇旅游公司,开始对乌镇进行保护与开发,历时十余年的亲力亲为,他将一个默默无闻濒临消亡的江南小镇打造成为世界著名的江南古镇典范。无论是早年独创性的“历史街区再利用”保护思路,还是斥5亿元巨资打造的乌镇戏剧节,他对古镇的“陈氏解构”都在当时饱受争议,但事后却都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去年乌镇游客总人数560万人次左右(东西栅合计),税后净利润2.8亿元左右。各种综合指标,在全国著名景点中名列前茅,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30%的增长。
文人、匠人、名人、商人,这些看似矛盾的特质,却在他身上自然地融合共存,就如同古老与现代、市井与高雅、文化与商业,自然地融合共存于乌镇。
从旅游小镇,到度假小镇,直至如今的文化小镇,“乌镇模式”被奉为圭臬。然而,正如乌镇的宣传语: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它依然在不断地自我突破、成长前行。在“后乌镇时代”,乌镇又推出了全新的造梦项目——“乌镇戏剧孵化基地”,其孵化的首部话剧《山楂树之恋》从乌镇开始全国巡演;十月,乌镇戏剧节将再度上演一场属于戏剧的“乌托邦”之梦;而接下来,陈向宏有更“疯狂”的念头——酝酿乌镇国际双年展。
同时,随着中景旅游管理公司的成立,古北水镇、濮院、广东、海南项目的正在推进,他的野心是:要做中国连锁景区和中国景区的连锁管理,做一个中国旅游目的地的供应商。
图纸已经展开,不过按他一贯绘制图案的风格,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他还是会一笔一画、一点一滴去构建、去营造,因为从始至终,“我的心一直很安静”。
专家点评
点评人:嘉兴学院商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 经济学教授 顾骅珊
乌镇从最初的观光旅游小镇,发展到度假小镇,如今成为文化小镇,每一步成功转型都离不开“乌镇的总规划师”——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独特的超前理念:把乌镇设计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小镇。而且这个理念有内容、有概念更有环境。十几年前,当许多人对旅游市场的概念还处于模糊阶段的时候,陈向宏已经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目标;当国内的旅游市场还在搞粗放型运作的时候,他早已把目光聚焦文化、聚焦国际。公司盈利模式、业态规划的超前设计,主要基于他对旅游市场前瞻性的判断和理解。通过提高定位、做优品质来赢得市场是他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亦文亦商的多重性格成就了他自身的梦想,也成就了一座古镇的复兴。经过这些年的良好经营与长远规划,如今乌镇居民在自家几百年的老建筑里,享受着现代化的文明;在乌镇老建筑里,古老的历史与现代化有机融合在一起。除此之外,能把“乌托邦”真正变成现实,更得益于他最脚踏实地的努力。
关键字:陈向宏,乌镇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