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栅老街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在景区内形形色色的店铺柜台上,时常能看到专心挑选的身影。
当他们离开乌镇时,有人带回了一把木梳,也有人带回了一把纸伞,也有人带回了一双绣花鞋,与这些小物件儿一同离开乌镇的还有四方游客对这里的美好念想。
◆
西栅在改建之处,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陈向宏先生就确定了“一店一品”的原则,1800米的老街上,找不到两家一模一样的店铺,这些独一无二的商铺也构成了乌镇独一无二的一部分,他们都是乌镇关于江南人家的想象。
沿着西栅大街一路向西,跨过寓意着福气安康的福安桥,金莲鞋庄就出现在了我们眼前。
这是是一家专门售卖布鞋的鞋铺,店内的布鞋款式多,样式也好看。有适合孩子穿着的小鞋,也有男士的布鞋,最多的是女性的绣花鞋。鞋庄内布鞋均以棉布做面,棉麻做底,穿着舒适透气,走路久了也不会累,穿着它们走老街的石板路是再合适不过了。
鞋面的绣花多以牡丹、百合为图案,也有竹叶这样子较为雅致的花纹,鞋面上彩珠之类的装饰品则是手工一针一线绣上去的,做工考究细致。
许多到访的游客都会选择店内的绣花鞋作为伴手礼,一买就不止一双,也有年纪小的孩子直接买了就穿上脚,把旧鞋装在鞋盒里交给爸爸妈妈,自己一路蹦蹦跳跳的就往前了。
金莲鞋庄背靠三寸金莲馆,馆里藏着古代女子形形色色的小鞋共272双,也藏着一段她们裹脚的辛酸史。金莲鞋庄内出售的绣花鞋与这些小鞋一样做工精致,却昭示了另一种完全不一样的观念。现代女子们穿着绣花鞋再也不是为了满足时代和社会给予她们的道德压迫。
一前一后两个空间,是两个时空,两种生活,也是两段人生。
◆
从金莲鞋庄出门右拐,沿着老街一路往前走,在迁善桥堍,会发现一家甚为别致的小店——桥头花铺,花铺里时常能变出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儿。
近期,这家店里的新奇玩意儿就是这把其貌不扬的电风扇,外观看着并不出众,普通的塑料材质,仔细看会发现风扇叶片上有一个金属长条。按下风扇开关后,随着风扇叶转动起来,立刻挥舞出“心的乌镇,来过,未曾离开”的字样,让人觉得甚是有趣。
2017年,刘若英一句“心的乌镇,来过,未曾离开。”把很多人拉回了十年前文和英的爱情故事里,一晃十年,时间好像改变了很多,时间好像又没改变什么。
◆
如果要给西栅景区的网红店铺排一个号,那西栅大街409号筷子铺一定榜上有名。
筷子,也称“箸”,是中国饮食文化里的鲜明特色之一,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进食方便,“发明”了最原始的筷子。那时的筷子多为随地摘取的木枝和树棍,后来逐渐演变为铜筷、银筷、竹筷、木筷等等。
现在社会里,人们吃的越来越精致,用的锅碗瓢盆也越来越精致,筷子的种类和样式也越来越多。
西栅筷子铺内出售的这套“满天星”就是创新的代表之一。这一套筷子共有五双,五个颜色,红橙黄绿蓝,筷身由玻璃纤维合成,耐高温,不会发霉,更加安全卫生。
如果要说和乌镇结合的最紧密的,那就属这套乌木筷最为典型。这套筷子共五双,均由乌木制成,柄头上印着乌镇五个著名的景点,分别为木心美术馆、白莲塔、昭明书院、桥里桥和大剧院。实用又有纪念意义。
我们时常说生活要有仪式感,吃饭时摆上精致的碗筷,出门时穿上喜欢的衣裳,旅行时拍一张心仪的照片......
很多时候仪式感就是这么细小而敏感,一些不起眼儿的小东西就能成为我们情感的寄托。
关键字:伴手礼,乌镇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