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印花布始于汉晋,发展于宋元,盛于明清,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已有上千年的印染历史。古籍《二仪实录》说:“缬,秦汉间始有。”缬,是印有花纹的丝织品。宋代,蓝印花布工艺日趋成熟。元代,黄道婆的棉纺技术传播江南,为明清时期蓝印花布的鼎盛打下了基础。明朝设有织染局,基本上垄断了织染业。直至清朝,民间染坊开始涌现。
乌镇是蓝印花布的原产地之一,旧时,乌镇有染坊数十家,东栅染店弄便是由此得名。近代松江、扬州、崇德、乐清等都是蓝印花布的重要生产基地,现在桐乡、乌镇和江苏南通还在生产。
蓝印花布的原料土布、染料均来自乡村,工艺出自民间。旧时,浙江一带农村家家户户都使用蓝印花布,窗帘、头巾、围裙、包袱、帐子、台布等都可用它来做。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为纹样设计、刻花稿、涂花版、拷花、染色、退浆、清洗、晒干八道工序。
蓝印花布面料是由棉花经过轧棉籽、纺纱线、织棉布三道工序而成的棉布。蓝印花布的印染原料为植物染料蓝草。蓝草及靛蓝草,春播秋收之后,叶子浸放在石潭中,几天后去掉腐枝,放入石灰或海蛤粉,使之中和沉淀。沉淀后的染料似土状,俗称“土靛”。
蓝印的方法属浆染,浆的原料为石灰和黄豆粉按一定的比例合成。印花用的漏花版是用桑皮纸涂以桐油裱成。目前已有用蓝印花布制作的衣服、帽子和拖鞋等等。
销售地点:西栅草木本色染坊、东栅宏源泰染坊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