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最短是春秋。乌镇的小桥流水、青砖黛瓦,我们从夏讲到冬。多少游人寻乌镇为“景”而来,最后在文景交融的“境”里流连忘返。
乌镇的文化基因、文艺气质,无法复制,无可转移。
从传统到前沿,从非遗到文学,乌镇景区不仅是旅游胜地,更是社会美育和文化艺术的交汇之地。
文化乌镇携手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第二届“游牧的种子”粮仓艺术展贯穿乌镇的夏秋冬。这里由上世纪60年代的粮管所改造而来,屋檐微斜,墙角斑驳,却为大家创造了一个传统与未来相结合的艺术公共空间。
▍地址:乌镇·粮仓(乌镇西栅景区东门外-环河东路29号)
▍时间:2023年7月29日-12月31日13:00-20:00,每周一闭馆(每天19:00停止预约,19:30停止入园)
这片文化的宝库,逐渐被大家发现它的珍贵。
一起来解锁同款打卡地~
打卡点一:“光影魔方”
打卡点二:“远古文化池”、“心灵时空场”
当视野从北栅粮仓转回西栅景区时发现,鲁迅先生带着他的藏品“回家”,列宾将他笔下的列夫·托尔斯泰展带到乌镇。
木心美术馆2023年度特展“列宾笔下的托尔斯泰”于11月11日正式开展,展厅里,我们凝视列宾,仿佛穿越百年,了解伟大的托尔斯泰,与他们卓越的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相通。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11日-2024年1月9日
▍展览地点:木心美术馆地下一层特展厅
▍主办:莫斯科国立列夫·托尔斯泰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木心美术馆
打卡点:木心美术馆
乌镇景区一直就乌镇地域文化与艺术共生共赢展开探索,郑靖教授说:“希望艺术仓库成为一个永不落幕,对外不断输出的艺术空间。”
于是,我们打破阻挡的藩篱,将艺术创作与公众联系在一起,文化普惠,“游牧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这场社会美育成果,获中国蓝新闻等50余家媒体报道,多位达人参与体验。
截止目前,与粮仓艺术展配套的一系列社会美育活动正在举办,艺术家授课开展免费教学,让原本的观展者转变身份成为创作者。这个“嘉”门口的艺术展,为当地美育注入可持续动力,实现乌镇在地艺术文化的美人之美 , 美美与共。
主办:
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预约参与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活动预约界面
课程五:大地之诗
时间:11月11日—12日 13:00—15:00
地点:乌镇·粮仓六号馆
人数:20人
授课老师:
郭明童
2022 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场所空间工作室,同年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现中国美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景观装置工作室研究生二年级在读。现担任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研究生会办公室负责人。
彭英杰
现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在读、浙江省雕塑学会会员
课程介绍:
大地艺术,是一种始发于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一种艺术运动,其表现为大地景观和艺术作品本身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这也是一种在自然界创作的艺术形式,创作材料多直接取自自然环境。将土地、山谷、江海、公共建筑作为画布,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拉近人类与自然的距离,让世人重新关注、回归大自然。
此次课程通过学员亲自动脑、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大地艺术的创作,运用各种自然材料初步掌握大地艺术创作实际操作程序、认识大地艺术的乐趣、用料、开拓思路。一边欣赏自然材料的本体语言,一边借用自然的创作材料,让受训者体会到把自然材料变成大地艺术作品的过程,体验自然与艺术的结合。
课程步骤:
①谈话联想,导入课程:
由有关大地艺术的谈话开始, 交流有关大地艺术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共情和注意力。顺势导入自然材料与艺术的结合,以及上课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和想象(由此介绍主题的故事渊源)。
②图片观看, 直观了解:
欣赏类似作品,对历史上的大地艺术案例以及艺术家有所了解。这里提问学生感受到的形象特征,要求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③创作示范, 步骤讲解:
老师示范制作过程, 同步讲解的技法和步骤, 速度按情况调动。
④布置课堂作业:
学生操作环节, 老师在教室里巡视和检查,注意每个学生操作的
⑤作品展示与评价:
从运用的自然语言,画面效果, 等进行互评,师评。
关键字:乌镇,深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