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仲泽,字淄生,号达叟,清道光二年(1822)出生于青镇。乌镇有两座晚清时期的翰林第,一为夏同善,另一座就是晚清进士翰林院庶吉士严辰的。严辰的翰林第在乌镇北栅,已圯。严辰从小聪颖过人,好学不倦。道光二十三年(1843),他到云南省亲,途经寄居贵阳的族兄燮斌处,恰逢朝廷加开恩科,严辰就借贵州籍在客里应试,竟中举人,中举后改归原籍。咸丰九年(1859),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元年(1862),在翰林院散馆考试中,因在制赋触怒慈禧皇太后,由首列降至第十名,任刑部主事。主事的官阶仅为正六品。严辰深知,自己既已冒犯太后,仕途的前景实际上已是很渺茫了,于是当机立断,辞归乡里。从此,他以自己的学识和声望服务桑梓,“凡地方应行兴革之事,无不尽力倡办”,修学宫,办书院,筑桥铺路,行善济贫,成为受乡人尊敬的著名乡绅。
严辰对乡里的贡献多多,但概而言之,有三大贡献:
一是尽力革除官府的一些弊政,为老百姓办好事。当时桐乡收验漕米,官府有所谓“样盘”的做法,吏役借此欺诈百姓,从中渔利。严辰于光绪元年(1875)请御史奏准,终于革除“样盘”。他还建议在丰年创办“积谷仓”,钱谷并储,以备歉收时赈济。光绪八年和十五年,乌镇两次发生灾荒,“积谷仓”便发挥了巨大作用,可谓活人无数。
二是他十分重视发展地方教育事业。在分水书院遭战火洗劫后,他发起创建立志书院,经过四年艰苦经营,终告成立。他不仅任立志书院山长20多年,还担任桐乡桐溪书院、翔云书院的山长。此外,他同样重视普及启蒙教育,在乌镇创立义塾六处,吸收所有的适龄儿童上学。乌镇素来文风颇盛,历史上因读书而享令名的数不胜数,严辰自己即是一个范例。在立志书院成立不久,他又在书院对面筑文昌阁,目的无非是希望乌镇文运昌盛,多出一些杰出人才。
严辰的第三大贡献是编修地方志,尤其是《光绪桐乡县志》的编修。他认为编修地方志十分重要,“将使一镇之民风俗尚赖是以传,而乡曲之人潜德幽光……湮没不彰者,皆得附以不朽,其功岂不甚伟”。他在编修县志的10年中,“或家居,或舟居,日以编志为课”,无有停息。编修地方志是很吃力的,不仅要做文字爬梳挑剔工作,还得经常亲自跋山涉水作实地考察研究,“测其高下大小,以订旧志之讹”。所以,县志成“而辰则精尽”。同时,他还校补了《乌青镇志》。
光绪十九年(1893),严辰因病到安徽就医,卒于安庆,享年72。有《墨花吟馆诗抄》留世。1921年,镇人感念严辰为家乡所作的贡献,联名呈文请求附祀于杨园祠,使“两贤济美,辉映后先”。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