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乌米们,
大家好,我是乌镇。
今天是又一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很高兴以这样的方式跟大家说说我的故事。
虽然你们都习惯叫我小乌,
但其实我是老乌了,
因为我已经超过1300岁了。
虽然年岁渐长,
但我的记忆却没有跟着时间一起流逝,
因为历史走过的痕迹,
都沉淀在东西栅的角角落落。
不论是染坊晒布场蓝白相间的花布,
还是酱园醇厚的酱香,
或是古戏台咿呀的花鼓戏声,
都见证着我的过去,还有未来。
当然,也是保持“年轻态”的秘诀之一。
水阁/摇橹欸乃中的最美长卷
乌镇因水而生,傍水而兴,
水灵的乌镇人也善于“借水发挥”,
水阁、水市、水剧场,都别有一番细品的滋味。
乌镇民居多依河而建,人们在傍河的房屋背后,以木桩或石柱立在河上,架上横梁,再搁上木板,就成为了我们现在在水面上看到的阁楼。
所谓“人家尽枕河”,说的就是如此。
水阁一般朝南而建,临河了落地长窗或推板短窗,冬日有暖阳,夏日有清风,窗外的水上风景一览无余。水阁不仅好看,也好用。
乌镇水路发达,船是旧时乌镇人主要的交通工具,水阁就成了他们的船坞,相当于现在的汽车库。
《大地山河》中,茅盾先生曾这样描述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谁,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
东栅和西栅是水阁最为集中和保存完好的所在,市河沿岸,逶迤数里的水阁绵延成了最美的风景线。
要是愿意的话,乘上一艘摇橹船,随水而去......恍惚间,就入了这个千年不醒的枕水之梦。
作坊/历久弥新的匠人之心
乌镇地处两府三省七县交界处,毗邻京杭大运河而建,往来商贾不断。昔日乌镇,也是周边地区的“商业中心”,各类手工业十分发达。
1300年的进程中,这些手工作坊历经繁荣和衰败,并随着20年前东西栅的重生一同再现,成了东西大街栅的街头一景。
蓝印花布染坊清雅。
东栅的宏源泰、西栅的草木本色,都是乌镇传统染布手艺的重现,完整保留了旧时生产工艺,尚有老艺人还在手工制染。不论晴雨,晒布场上飘扬着的蓝白布匹都在诉说这颗历史传承的匠人之心。
叙昌酱园醇香。
梅雨淫淫时节,对于造访乌镇的旅人来说,或许闻到的是飘在空气中的花朵清香,但对于乌镇来说,最忘不掉的却是豆瓣酱的那一抹醇香。
现今,在西栅景区叙昌酱园,还能寻到这熟悉的味道。
院子里的清灰色酱缸,缸身上“叙昌酱园”“咸丰九年”的字样昭示着酱园悠久的历史。要是大晴天,酱缸的竹编大斗笠被掀去,老远就能闻到浓郁的酱香。
益大丝号深厚。
乌镇物产丰富,其地宜桑,旧时周边乡民便多以种桑养蚕为生,久而久之,还形成了江南水乡狂欢节的香市。
西栅益大丝号便展示了江南人从种桑、养蚕、收茧到缫丝、织棉的一系列工序。抽丝剥茧中也描摹着旧时生活的一点一滴。
民俗/流传至今的茶余饭后
经济与建筑之外,茶余饭后的日常消遣也是乌镇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窗听雨问茶,听耳边戏曲咿呀......在现代化电子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这里的一起仿佛拉起了与真实世界的屏障,让人得以暂时休憩。
午后,西栅的评书场内就会响起说书声,当地的老居民都会把听书作为每天雷打不动的内容,只需一壶清茶,便可在书场内消磨半日时光。
夜幕降临时,西栅水上戏台上又会飘出咿呀的动听戏曲声,过去的戏班子走乡串村巡演,到乌镇时,一两条船就载了演员的全部行头,只要将船停靠在戏台下,直接从台下的河阜上台,方便又省事!
注:目前,部分演出项目尚未开放
部分文字来自《乌镇东西》
1300年,经过风霜,淌过雨雪,死而复生,能说的远不止于此!
其他的,也在等远方的你来见证!
关键字:乌镇景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