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十年,行至九届,乌镇戏剧节以丰盈之姿,与翘首以待的观众双向奔赴。乌镇戏剧节发起人、主席陈向宏并不关心乌镇戏剧节是否是顶流,那么,他关心的究竟是什么?关于“丰”,关于乌镇戏剧节,关于“戏剧精神”......请通过文字,走进他一点。
01
愿戏剧之神
永远庇护乌镇
顺逆皆境,丰俭由人,不问收获,志在耕耘。对陈向宏而言,第九届乌镇戏剧节年度主题“丰”是一个“真实的写照”。“从以往乌镇戏剧节的年度主题映、化、承、眺、明、容、涌、茂,可以品味乌镇戏剧节走过的缤纷之路,而今年在如此严峻疫情中如期举办戏剧节,昭示了我们把戏剧节办下去的决心和勇气。”后疫情时代,乌镇戏剧节所要面临的新常态是什么?谈及此,陈向宏温和而坚定的话语掷地有声——我想,乌镇戏剧节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我们要办百年的乌镇戏剧节,无论疫情是否存在,内容和形式的迭代是永恒的主题。
02
“我并不关心
乌镇戏剧节是否成为顶流"
陈向宏坦言自己并不关心乌镇戏剧节是否成为“顶流”,那么,一笔一画绘出乌镇片片砖瓦的他,真正关切的议题是什么?“我们更注重乌镇戏剧节的历久弥新,始终保持这个艺术节庆的纯粹,努力使戏剧节成为美好生活的向往念想之一。”他向我们分享了来自人民网的一则文章摘评“它是一个艺术家的专业戏剧节;它是一个代表年轻人、代表未来的戏剧节;它是一个展示小镇文化自信,让世界看到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戏剧节。”
03
一场戏剧节
一个小镇 一张名片
自称“包工头”的陈向宏将大量时间投入在全国各地,不同小镇和乡村的整体规划建设上,他相信“中国传统乡镇、村的复兴,重点更在内容上,文化是一个镇、一个村的灵魂和基石,文化存在没有大城市和乡村之分。”在具有千年历史、底蕴丰富的小镇上,乌镇戏剧节应运而生。从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到乌镇戏剧节,今日的乌镇,它的自信源于这个小镇已经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国家文化名片之一。”在陈向宏看来,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互联网时代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城乡之间的孤岛效应,乌镇戏剧节不仅用戏剧魅力将“各种身份的文艺青年”吸引而来,沉浸在小镇戏剧氛围中;也做了一个榜样“老镇不仅仅留住濒临失传的传统民俗和非遗文化,同样可成为当代艺术文化的舞台。”
独家对话 · 陈向宏
Q1:今年是乌镇第二次在后疫情时代举办乌镇戏剧节,和去年相比是更难了还是更简单?您如何看待乌镇戏剧节目前的“新常态”?陈向宏:文化力量是国运兴衰变化的核心力。乌镇戏剧节是小镇兴办的文化节庆,这个节庆属于艺术、属于观众、属于这个时代。我们希望乌镇戏剧节传递坚定温暖的精神力量,展示我们战胜疫情、拥抱美好生活的勇气。当然,今年乌镇戏剧节承受的压力是空前的,在发起人与全公司干部本届首次工作会上,我们提出的目标是“不能因为疫情让本届戏剧节演出和观众失望,也不能因为戏剧节让疫情防控失守。”这个目标很具使命感,如何对国家防疫的大政方针,对观众、对艺术、对乌镇戏剧节负责,这是本届戏剧节最大的压力。嘉兴、桐乡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今年的乌镇戏剧节疫情防控,是我们办今年戏剧节的底气所在。
Q2:“戏剧灵魂的魅力,摆渡了我们生活底版的悲欢,我们互相客串角色,体验永远。”为纪念世界戏剧日,您曾写下如此感言。您所认为的“戏剧精神”是什么?“戏剧精神”在您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占据怎样的位置呢?陈向宏:我理解的“戏剧精神”就是舞台上升华的救世情怀,中国传统的戏曲大多是对社会故事、主人公的故事,用表演形式奉劝大家崇德报功、去恶从善。救世当救“己”,戏剧艺术扩大了美好生活的空间,也丰富诗意了我们对生活本质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剧透了“家国情怀”下的社会责任,从这点上说我也获益不少。世界皆舞台,无论你扮演着什么角色,你都不要忘记洞察自己的内心,洞察你对这个世界真挚的爱。
Q3:“如履薄冰不懈怠,笃定专注求出新”,“新”对您来讲意味着什么?您期待在第九届乌镇戏剧节看到哪些新鲜元素?陈向宏:“新”对我而言意味着创新和改变。作为九届乌镇戏剧节的主席,我更多关注的是创新,是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旋律下,把乌镇传统文化和近几年发展的乌镇戏剧节传承好、发展好、创新好,推出更多讴歌党和祖国、讴歌英雄与人民,倡导文化包容和美好生活的精品力作,让每年来乌镇戏剧节的每一员都有不虚此行的新鲜感、满足感。
Q4:乌镇戏剧节不仅孕育了中国新生代戏剧力量,年轻一代也是主力军受众,对于“Z世代”,您有什么祝福吗?陈向宏:永远保持内心的理想追求,以出世的心态过入世的生活。
关键字:乌镇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