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中挪建交70周年的重要时刻。
5月29日,一场独特的文化交流活动——“大师对话:鲁迅与易卜生”在乌镇景区进行。
中挪文化交流代表团,怀着对文化的热忱,走进了充满诗意的乌镇景区。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次跨越国界、穿越时空的文化交流之旅。
此次活动中,挪威前驻华使馆文化参赞Rigmor Johnsen(梅园梅),鲁迅文化基金会海外联络代表(挪威宋庆龄基金会会长)Jenniffer Gao Fjerdingen (高丹),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鲁迅文化基金会副会长鲁兰洲,鲁迅文化基金会副秘书长邱健靖等走进水乡。
初夏,乌镇被一层清新而翠绿的生机所覆盖。代表团悠然漫步于这古色古香的小镇,穿梭于小桥流水之间,品味着江南水乡的韵味与文化的留痕。
踏上青石板路,古朴的西栅老街奏响历史的回声,代表团沿途领略了益大丝号、草木本色染坊和木心美术馆等景点。
在木心美术馆,代表团沉浸式欣赏文学艺术作品,陶醉于艺术的海洋;益大丝号传承丝绸制作的精湛技艺,代表团们在此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挪威前驻华使馆文化参赞Rigmor Johnsen(梅园梅)
挪威前驻华使馆文化参赞Rigmor Johnsen(梅园梅)
参观益大丝号
草木本色染坊传递手工扎染的乐趣,蓝印花布既是旧时乌镇居民的主要布料,也成为了代表团手中的“时尚单品”。文化的基因早已在这片古镇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交织成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如今随着中挪文化交流代表团的到来,这些文化元素再次碰撞与蔓延,为乌镇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魅力。
鲁迅先生并非乌镇人士,但与乌镇有着深厚的联系。
一方面,乌镇籍文学家木心终生敬爱鲁迅,并在其晚年遗稿中多次提及,甚至在2006年归来乌镇时,唯一发表于报端的稿件便是《鲁迅祭》。这一作品不仅体现了木心对鲁迅的敬仰,也展现了乌镇与鲁迅之间的一种精神联系。
去年,木心美术馆隆重推出了以“鲁迅来到乌镇”为主题的年度特展。此次特展精心设计的海报,巧妙地将鲁迅与幼年木心的形象融为一体,大手牵小手的构图不仅象征着两位文学巨匠在文学和思想上的深厚联系,更凸显了他们在文化脉络中的传承与延续。
乌镇,这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水乡古镇,它独特的文化氛围与鲁迅的文学精神产生了奇妙的共鸣。鲁迅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与乌镇文人、艺术家们所追求的文学精神相契合,共同推动着乌镇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6月1日——9月1日,木心美术馆又将迎来“上海赋 影像 摄影 绘画 1934-2024”特展,以木心先生文学作品《上海赋》为题,涵盖三十年代至今的上海主题影视剧经典片段、摄影与绘画作品一百四十余件,是开馆以来内容最为庞杂,展品种类最多的展览。
另一方面,乌镇因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作为茅盾故乡的深厚联系,四度承办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周”便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学者和文学爱好者,共同致敬茅盾、研讨文学。
深究其历史渊源,鲁迅与茅盾的文学友谊,以及二人共同发起创办的《译文》杂志,都为茅盾文学周的举办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也正因此,茅盾文学周不仅是对茅盾的致敬和纪念,也是对鲁迅等文学前辈的缅怀和传承。
不仅鲁迅是易卜生的忠实读者,钟灵毓秀的乌镇也与易卜生、与戏剧有着不解之缘。
易卜生作为挪威著名戏剧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被誉为欧洲戏剧之父,对戏剧艺术拥有卓越贡献。而乌镇也因戏剧闻名,至今已举办十届乌镇戏剧节。
十年来,戏剧与生活相遇在这个江南小镇,缔造一场属于所有戏剧爱好者与生活梦想家的烟雨大梦,培育了戏剧力量和艺术氛围的同时,也早已融入了当地的生活方式,让传统戏剧文化在乌镇传承和发扬,让传统与现代不断交融。
以戏剧为纽带,乌镇与易卜生完成了一次次跨越时空的相遇,易卜生的作品被注入时代元素,在百年之后的乌镇舞台之上依旧瞩目。2016年,第四届乌镇戏剧节的开幕大戏《群鬼2.0》在日月广场上演,这部由中国青年戏剧导演王翀带来的戏剧便是基于易卜生的作品《群鬼》改编而成,将故事移植到了中国的文化语境中,进行了新的创作和演绎,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
去年,易卜生的作品《培尔·金特》也作为特邀剧目来到了第十届乌镇戏剧节的现场。在乌镇戏剧节的舞台上,易卜生的作品得到了新的诠释和演绎,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这位伟大剧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在乌镇,历史与现代交织,文学与戏剧碰撞,“大师对话”绽放出独特的魅力。未来,将有更多文人大师在此驻足,水乡古镇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将继续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