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人来说,农历新年之后,才算正经八百地开始了新的一年。年关将近,小镇也换上了新衣,正在静待四方游客一起欢喜过大年。
走在景区的青石板路上,迎着扑面而来的新春气息,才发现,这年味呀,其实就是藏在随处可见的小物件背后。
壹
记得早先时,只要看见家家户户门楣上挂起的对联,门口支起的煤炉,冒起的白烟里出现远方归来的游子,我们就知道,新的一年,又要来了。
而今,景区里家家商铺,户户民宿也已早早的挂起春联,贴起福字,考究的人家还挂上了喜庆的福袋。这字都是一笔一画自己书写的,看着虽不是十分工整,比起外头小店售卖的倒也多了一丝人情味。
春节期间,乌镇当地的书法爱好者也会在西栅景区铺开长桌,挥毫落纸,写出一个代表好运的福字,赠送给街坊邻里,四海宾朋。
贰
江南人的年通常开始于一场正式的“祭年神”仪式。民间传说“年”是“兽”,需要燃放鞭炮驱赶,乌镇也把“祭年神”作为年末的一个重要祭祀活动。
两张方桌一字排开,这是“祭年神”比不可少的,上置八道菜、八样点心和八种水果,前方放置一对红烛,桌角挂上一条活鱼,用红纸贴住鱼眼。
还要搭上民间耳熟能详的“十大吉利神像”,即:一天二地三山四水五财六顺七人八谷九寿十福10位“仙翁”画像或者牌位,然后由当地长者祭念《榜文》。祝福新的一年顺风顺水,生活甜蜜甘醇。
叁
前几日,水上集市老师傅们打年糕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江南成长起来的少男少女,想必对此并不陌生。
临近年关,家家户户都要打年糕,你家三枕,我家四枕,妇女们在里屋土灶上烧火蒸粉,外屋大厅里摆着一个大石臼,到成人的小腿高,一柄木榔头靠在石臼一侧,这里是男人们的天地。
旧时,打年糕的石臼可是个稀罕物件,不是家家有的,所有每每要用到的时候,总是十来户人家聚在一起,大家相互帮忙。
男人们两两一组,一人负责捶打年糕,抡起木榔头,猛地挥动,下锤落入石臼中,拔起,重复十几下;另一人负责给石臼里的年糕翻身,给木榔头涂水,防止两者粘连。虽然是简单的动作,也需要两者极高的默契。
小孩儿则在里屋外屋跑进跑出,等着新鲜出炉的第一口年糕。
肆
让孩子感到兴奋的,除了年糕,还有红包。春节时,未成年的孩子走亲戚拜年,总会收到来自长辈的红包。不论钱多钱少,都是长辈对晚辈在新的一年里最好的祝福。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渐渐习惯了在手机上互发红包,互道祝福。不知道你是否也经历过拿着红纸包现金,用力一折手上还会印上红色染料的时候?
在西栅景区金莲鞋庄里,也在售卖一种特别的红包,该红包由红色缎面制成,上绣龙凤图案,开口处挂着流苏和中国结,样式十分精致。
与其说我们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不如说我们在遗憾再也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这个春节,不如来乌镇,和天南海北的朋友围坐一桌,共寻儿时的传统中国年。
今日互动
说说你小时候过年,
都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吧?
关键字:乌镇景区,中国年,新年故事